記語文組“誦讀法在初中散文教學中的應用”主題教研活動
交流學習 相互促進 區域教研 合作共贏
——記語文組“誦讀法在初中散文教學中的應用”主題教研活動
2021年6月4日,為進一步促進區域教育資源的互通共享,與區域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在廈門大學附屬科技中學翔安校區,由翔安區進修校、廈門大學附屬科技中學聯合舉辦了主題為“誦讀法在初中散文教學中的應用”的教研活動。翔安區初一初二語文老師、廈門大學附屬科技中學全體語文老師參加了本次活動。大家歡聚一堂,共研、共學、共促進,對誦讀法在初中散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活動由翔安區中學語文教研員曾貽謀老師、廈門大學附屬科技中學語文教研組長陽運康主持,分兩部分:1.廈門市教師技能大賽三等獎董浩然老師與宋蔓蔓老師進行的關于《壺口瀑布》的探究教學2.廈門市學科帶頭人、廈門大學附屬科技中學高級教師黃芳老師負責的《散文誦讀教學的要求與策略》專題講座。
第一節課,董浩然老師以誦讀法為主帶領學生領會壺口瀑布的特點,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感悟如何通過誦讀體現黃河的雄偉氣勢,董老師在旁進行指導,在驗收學生探究成果時,通過團體誦讀的方式逐一點評,引領學生不斷完善,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誦讀中感悟黃河的特點與氣勢。在董老師的指導下,誦讀非常成功,尤其是對結尾的三次誦讀,震撼人心。
董老師的課結束后,曾貽謀老師上臺鼓勵學生學好語文、好好學語文,語言風趣幽默,將活動推入高潮。
第二節課宋蔓蔓老師先帶領學生梳理情節,讓學生找出課文中不同形態的“水”的句子,引出黃河的特點。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體悟瀑布的特點并進行朗讀。宋蔓蔓老師通過分析四字疊詞、短句來教學生如何讀出感情,學生學習后效果顯著。教學中,宋蔓蔓老師專業而又專注的朗讀示范和分析,讓老師們感受到了:有感情地朗讀既是美的體驗也是美的享受。
兩位老師人美,語言美,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深入貫徹“深度閱讀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等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的理念,而且無時無刻不展現著教師專業發展中的教師專業精神,面對程度不同的學生,她們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導鼓勵,從而拓寬學生閱讀的深度,激活學生的思維,將其思維引向深處。面對學生的不知所措,她們溫柔引導,語言幽默,從她們對待學生的態度中就能感受到她們對學生濃濃的愛。
活動的第二階段,黃芳老師結合自己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豐富經驗,和大家暢談了她如何指導和訓練學生的朗讀,并結合自己的研究,具體闡述了誦讀法的作用,指出教師應反思平時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的方案,這樣才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
最后,陽運康老師進行了簡短的發言,指出朗讀可以帶動課堂,朗讀可以成為課堂的主調,而不是課堂的點綴,希望各位老師可以繼續探究散文誦讀。
常言道: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本次區域教研活動不僅為教師搭建了暢談教學思想、交流教學設計、展示教學風格的平臺,而且促進了區域教育資源的整合,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以點帶面,激發區域全體教師的朗讀熱情,著力提升教師們教育教學的基本功,讓誦讀在課堂中變得常態化,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了教師業務能力。我們堅信,以區域教研活動為載體,在各位教師的不懈努力下,翔安區、廈門大學附屬科技中學的語文教學質量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供稿:教研室
撰稿:孟香辰
審稿:陽運康、黃捷